景泰蓝

43张图片 · 

收藏
明成化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朝冠耳炉 此件掐丝珐琅朝冠耳炉为明宫廷的典型形制,可于北京故宫藏品中寻得数例造型相同者,为明代宫廷经典的香具器用。器型作朝冠耳三足式,深腹弧收,至底收平,下出三蹄足。其一双朝冠耳内收,与寻常所见者相异。炉内膛不施装饰,外壁以珐琅及鎏金为饰,天蓝釉为地,器身、三足以缠枝莲纹满饰。珐琅填色明快,其祥云、莲瓣用蓝、白、黄、绿四色间饰,釉质莹莹如宝石,其中淡黄、浅绿色珐琅有颗粒感,显明早中期铜胎珐琅之特色。 朝冠耳炉形自明早期即见于铜质、瓷质炉中,但如本品这般作内收朝冠耳者少见,其造型更接近于“朝冠”之状,颇显别致。本品之纹饰、器型组合明初多见,可比照一例明宣德 白釉矾红彩
0
3
0
9
18世纪 铜胎画珐琅花卉纹花瓣式盒盖
0
29
早期的花觚人们通常把它描述为“尊”,它是仿青铜器造型的一种陈设用瓷。随着瓷器烧造技术的不断提高,瓷器的造型更加丰富,很多陈设用瓷开始有了一定的实用功能。花觚始于元代,主要流行于明嘉靖、万历至清乾隆这一段时期。经过明代嘉靖、万历两朝的发展,花觚的造型也更加多样化。早期的花觚除了陈设用之外,民间多用于插花,布置厅堂。花觚的造型隽秀,端庄大方,线条变化十分丰富。
1
49
【清乾隆‖铜胎画珐琅“喜福有余”烛灯】
0
19
【 清 《掐丝珐琅》 】掐丝珐琅工艺发展到清代以后,铜胎更薄,并且无砂眼,掐丝也更细,彩釉也比明代更加鲜艳,花纹图案繁复多样,但不及明代的纹饰生动,镀金部分的金水较薄,但金色非常漂亮。 图:仙鹤烛台
0
14
景泰蓝——掐丝珐琅鉴赏
0
9
故宫珍藏
0
6
故宫珍藏
0
4
故宫珍藏
0
4
故宫珍藏
0
5
张向东作品《吉祥福禄瓶》
0
4
最复杂的综合艺术——景泰蓝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我国最为著名的传统工艺,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 “景泰蓝”。景 泰蓝的生产工艺是一门综合艺术,是美术、工艺、雕刻、镶嵌、冶金、玻璃熔炼等技术的结晶。 它的制作工艺精细复杂,需要经过设计、制胎、掐 丝、点蓝、烧 蓝、磨活、镀金等10余道工序才能完成。景泰蓝是我国最传统的出口工艺品之一。
1
8
最复杂的综合艺术——景泰蓝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我国最为著名的传统工艺,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 “景泰蓝”。景 泰蓝的生产工艺是一门综合艺术,是美术、工艺、雕刻、镶嵌、冶金、玻璃熔炼等技术的结晶。 它的制作工艺精细复杂,需要经过设计、制胎、掐 丝、点蓝、烧 蓝、磨活、镀金等10余道工序才能完成。景泰蓝是我国最传统的出口工艺品之一。
0
7
最复杂的综合艺术——景泰蓝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我国最为著名的传统工艺,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 “景泰蓝”。景 泰蓝的生产工艺是一门综合艺术,是美术、工艺、雕刻、镶嵌、冶金、玻璃熔炼等技术的结晶。 它的制作工艺精细复杂,需要经过设计、制胎、掐 丝、点蓝、烧 蓝、磨活、镀金等10余道工序才能完成。景泰蓝是我国最传统的出口工艺品之一。
0
11
最复杂的综合艺术——景泰蓝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我国最为著名的传统工艺,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 “景泰蓝”。景 泰蓝的生产工艺是一门综合艺术,是美术、工艺、雕刻、镶嵌、冶金、玻璃熔炼等技术的结晶。 它的制作工艺精细复杂,需要经过设计、制胎、掐 丝、点蓝、烧 蓝、磨活、镀金等10余道工序才能完成。景泰蓝是我国最传统的出口工艺品之一。
0
8
W
0
7
W
0
7
W
0
9
精美的古董景泰蓝。景泰藍属于珐琅器品种之一,一般特指铜胎掐丝珐琅,又称“掐丝珐琅”。掐丝珐琅,其制作一般在金、铜胎上以金丝或铜丝掐出图案,填上各种颜色的珐琅,之后经焙烧、研磨、镀金等工序而成。掐丝珐琅有着五彩斑斓、华丽夺目的魅力。
0
29
“多穆”原意为盛酥油的桶。藏语称为董莫(mdong-mo)或多穆。口沿加僧帽状边,又添把和嘴,遂成为壶。多穆壶为藏人拌、盛酥油茶的器皿,酥油茶藏语称恰稣玛,是将由茶砖熬成的浓茶中,倒入少量的酥油和盐,有的还加入一些味精和牛奶等佐料,搅拌至水和酥油交融而成,是藏族同胞生活的必需品。
0
33
  • 1
专辑名*
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