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论

34张图片 · 

收藏
出处】: 徐渭《题自书一枝堂帖》。《徐渭集》,中华书局,2015年7月版。 【简析】: 真正的艺术多半都是小众的。虽说有雅俗共赏者,然而雅俗共赏者在于雅者赏雅,俗者赏俗,却非作者之知心耳。徐渭可以称之为真诚、敏感、肆意、张狂的代表人物,亦非深情大意者难知。对于创作者而言,最终是要摆出与世俗割席而坐的态度,又能时刻虚心、积极、向上的状态。
0
0
【译文】: 苏轼先生说:“大字书写难以达到结体严密不散,小字书写难达到结体宽绰疏朗。”像王羲之的《东方朔画像赞》、《乐毅论》、《兰亭禊事诗叙》等就是这样。先秦古物器皿上的文字,蝌蚪篆文,紧密而不散,如焦山摩崖《瘗鹤铭》、永州摩崖《大唐中兴颂》、李斯所书秦始皇及二世皇帝诏文的《峄山石刻》等。近人能够兼二者之长的,如杨凝式的楷书与行草书,徐铉的小篆。这虽然不被俗人认可,但要领根本应这样。正像人在目眩之时,五色难辨,等到神情安静,意定神闲之时,青黄皂白,就自然分明。学习书法经常临摹,可以做到形似。重要的是要多取古人法帖本细细品读,做到心领神会,才能到达妙境。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做到神似。
0
1
【出处】: 苏东坡,《论书》。《苏东坡论书二章》,房弘毅、赵宏著,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译文】: 书法初始时不要刻意求佳,应放松随意,自然能达佳境。草书的学习虽然是靠积累而成但它的要点是为了书写的快速。古人说,时间仓促来不及作草书,此语不对。如果匆匆忙忙之际来不及作草书,而是平时闲静之时用心于草书,这种错误的观点,一直影响到周越、仲翼等人,也就不足怪了。我的书法虽然不太好,然而能自出新意,不拘泥于古人,这是我最大的快乐。
0
0
简析】:关于“奴气”、“俗习”,时常在书论中被提及。俗奴之气自然与艺术创作割席分座。然而,“俗奴”多源于谄媚,无风骨之态的化显。不谄媚于某些个人,往往是艺术创作者向来自视甚高的资粮,但不谄媚于那些异化后的“传统”“道德”“经典”,不以此来彰显自己身份、技艺、水准,而是忠实于自己实践经验的积累,是不是也算是有其气骨呢?恰恰就是这些异化的“传统”“道德”“经典”等等被拿来作为掩饰自己内心虚弱的本质,并以此向众人“邀赞”,才有了那些看不见的“奴气”“俗习”在作品中浑浊不堪。若以人像比喻,五官端正,气质俗鄙之人亦为不少,而面貌虽次,气质佳者亦可爽爽风姿,谈吐不凡。近日,许多人对某些名家抨击不断,且以各种人格侮辱的言论进行诋毁,阅之内心甚为惶恐不安。言辞恶语中伤,终非益事,于人于己皆有损毁。由此而生,书之“神采”想必也早已畏之而逃。今日陋言片语。
0
1
简析】:“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尚曰:思无邪,书法创作亦是“无邪”的艺术创作。然而笔者自己尚不能作字“无邪”,今择录此句与诸君共勉。
0
0
专辑名*
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