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糖姐姐 2018年12月12日 12:44
关注

敦煌壁画故事来了解下

阅读量 2737 次

敦煌,这个留存在大西北上千年的天然博物馆,至今仍然通过这些遗留下来的敦煌壁画们在茫茫沙漠中讲诉着千年的故事。而这些精美的敦煌壁画到底具体在讲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

敦煌莫高窟的一些洞窟的并不是用来居住,而是僧人用来修行用的。

而僧人修禅时需先观像,据说观像就像见到佛一样。为了满足这种修行观想禅定的需要,所以早期他们就依照佛经的记载,在石窟的壁上描绘了佛陀各种各样的故事。

我们大家都知道佛家讲究前世今生,意思是说我们有好几世,而每一世都不同。在这点上佛陀也是一样的。那么他的前世都累积了什么修行呢?

其实佛的修行简单说来就是:不断地“舍身”,牺牲自己做善事的过程。佛陀之所以能成佛不是机缘巧合,也不是他真的菩提树下修行就能成佛的,而是经过无数个前世,经过累世的修行,才在今生修道成佛……

这里头有这么一个故事特别让人印象深刻:“据说,某一世佛陀投生为印度的一个国王摩诃罗陀的三儿子,名叫萨埵那。那一天他和哥哥们在森林中游玩打猎,到了一个悬崖的边缘,萨埵那大概很好奇悬崖底下是什么样子,就爬在悬崖的边缘往下看,忽然大叫一声,他发现有一只母老虎,还有七只小老虎。母老虎非常非常虚弱,七只小老虎就趴在妈妈的身边想喝奶,却没有奶水。

然后萨埵那就跟哥哥们说了一句话:“有没有人愿意这个时候从悬崖跳下去,把自己的身体喂给老虎吃”。

到这里大家肯定和萨埵那的哥哥们一样被吓到了!我们一般知道的都是老虎吃人,武松打虎,从来没听过把自己喂给老虎吃的。而且他还真不是说说而已,是真的从悬崖跳下去,把自己的身体喂给老虎吃。不过他这一跳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这个“舍身”并没有因此完成。

据说,萨埵那一个不小心跳歪了,离老虎们还有一段距离。可是他受伤了过不去,老虎也没力气过来,他们就这么对视着……最后他拿树枝刺破自己的血管把血引到老虎面前,让老虎们先喝点血有力气了才过来把他给吃了个精光!

 

这个故事乍一听有点暗黑童话的韵味,跟我们理解的世界似乎不太一样。但这就是佛经过累世的修行过程。

除了“ 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之外,敦煌壁画里头被画得最多佛的前世故事还有听着就肉疼的“尸毗王割肉喂鹰”,以及九鹿王的故事……

通过累世的修行,佛陀终于在我们熟悉的悉达多太子这一世成佛了。

所以接下来敦煌壁画就通过80多个情节的佛传故事,来讲释迦摩尼从出生、成人、出家、苦修、悟道、说法乃至涅槃的故事。

《白象入梦》莫高窟第329窟(临)
步步生莲
降魔变

这些讲述佛的前世和今生的故事,就是佛教故事里主要的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除此之外,敦煌壁画里有一类故事不属于这两类故事范围:一般是讲佛的500罗汉:有群500人强盗团伙在一次意外中变成500个瞎子,最后受到佛的点化成为500罗汉。这类关于“前因后果”的故事,我们称之为因缘故事。

本生故事,佛传故事和因缘故事是三类在早期的敦煌壁画里被描绘最多的题材。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壁画上除了这些传统的佛教故事,还出现了“经变画”。这听起来可是一个专业的术语,那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就是把将某一部或者几部有关佛经之主要内容组织成首尾完整、主次分明的大画的“变相”。简单来说,就是把佛经中的内容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毕竟当时识字的人那么少,比起不好理解的经文,这种画成连环画的内容让更多人容易理解佛经。这与西方的圣经故事的绘画的产生是一样的。

而这样的需求和意识早在南朝时就已经出现,而到了唐朝更是主要以经变画为主。

《观无量寿经变》

那么莫高窟里的经变跟早期的佛教画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大气宏伟,而且颜色极其鲜艳,而且跟早期传统的佛教故事不同,这里面穿插当时人们的宴会,行医,商旅和农耕等各种生活场景。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更可贵的是连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也得到生动的体现。

其中最有趣的就是西方净土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西方极乐世界。在以前的人的想象中西方的极乐世界,表现在壁画里一般就是:以我们熟悉的弥勒佛为中心,然后两旁坐着观世音和大势至两位菩萨已经其他圣人。

  

在他们的身后是各种宫殿阁楼,上面还有飞天而整个构图的下方,有个池名为“七宝池”有莲花,鸳鸯,还有宝台上的乐工舞伎,整个就是上演一出宫廷歌舞。

这是当时画匠想象的西方极乐世界,但与其说是极乐的佛国,还不如说是人间帝皇贵族生活的再现。不论是最上方的飞天,还是台上的乐舞,甚至是那些琼楼玉宇建筑,都是现实生活里的真实写照。

敦煌莫高窟第45窟的大势至菩萨,此尊头戴宝冠,发梳高髻,上身半裸,肌肤圆润光洁,佩饰披巾、璎珞、臂钏、手镯等物,俊美中蕴含着女性的妩媚。他目光低垂,神情专注,仿佛正在侧耳聆听朝拜者的倾诉。他是慈悲和善良的化身,是理想和艺术创作的完美结晶。

莫高窟第45窟·菩萨像

敦煌莫高窟第57窟的观世音菩萨,在众多的唐代菩萨形象中,这尊观世音画像是最佳精品之一,被人们赞誉为美人像,此窟也因此而被称做"美人窟"。菩萨体态婀娜,肌肤光洁细腻,长目细眉,唇红鼻直,文静典雅,姣美妩媚。沥粉堆金的宝冠佩饰和淡朱晕染的肌肤使他显得与众不同,华贵富丽。

莫高窟第57窟·美人菩萨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思益梵天所问经变左侧之菩萨。菩萨身居莲花座上,负头光及锯齿形背光,左侧菩萨两手持如意,上方画楼阁曲廊,旁有众菩萨和供养菩萨环绕,各持花合掌聆听说法。

莫高窟第158窟·思益梵天所问经变左侧之菩萨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飞天,飞天共三身,位于西壁裟罗树间菩萨列像上方的南、中、北侧。飞天或口吹横笛,或捧持花盘,或手持璎珞。衣带附随祥云翻飞飘逸,给人以强烈的动感。各飞天右侧更有衔花的大雁。

莫高窟第158窟·飞天·一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飞天,飞天共三身,位于西壁裟罗树间菩萨列像上方的南、中、北侧。飞天或口吹横笛,或捧持花盘,或手持璎珞。衣带附随祥云翻飞飘逸,给人以强烈的动感。各飞天右侧更有衔花的大雁。

莫高窟第158窟·飞天·二

敦煌莫高窟第14窟上首菩萨,或坐或跪,或持物或结印,腴体玉洁,衣冠俭素,修眉小嘴,凤眼直鼻,慈善温婉,庄静适悦,禅意甚浓。

莫高窟第14窟·上首菩萨·一

敦煌莫高窟第14窟上首菩萨,或坐或跪,或持物或结印,腴体玉洁,衣冠俭素,修眉小嘴,凤眼直鼻,慈善温婉,庄静适悦,禅意甚浓。

莫高窟第14窟·上首菩萨·二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卧佛像着通肩袈裟,右卧通壁佛床上。左手覆左股,手指疏密有致,右手直伸颜下与枕间累足而卧。卧枕分上下两叠,是释迦涅槃时所枕袈裟。体态修长,表情恬静,两眼微开似“小疲倦暂寝息时”,体现了如来常住无有变易的大成佛教涅槃观。

莫高窟第158窟·卧佛像

 

敦煌莫高窟第14窟中阿閦佛,目光深邃,炯炯有神,颜容清秀,体格伟岸,艺术地再现了男性的体态美以及阳刚的精神气质。袈裟衣褶线描匀细流畅,转折自如,贴体合度。是为敦煌石窟艺术中的杰作。

莫高窟第14窟·阿閦佛

敦煌莫高窟第322窟藻井井心,是由忍冬藤蔓组成莲花形图案,外沿分别绘方格花纹、联珠纹、垂角纹及帷幔。帷幔外沿又画出十六身飞天环绕藻井飞行,四披画千佛。井心层次丰富,有动有静,富于变化,色彩明净,体现出唐代艺术欣欣向荣的精神。

莫高窟第322窟·窟顶藻井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金光明经变乐舞。绘于金光明经变的下部中央,舞者持带舞蹈,潇洒飘逸,旁有伎乐演奏,下方另有人首鸟身的迦陵频伽。

莫高窟第158窟金光明经变乐舞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此为思益梵天所问经变右侧之菩萨旁环绕的供养菩萨,或持花或合掌聆听说法。

 

莫高窟第158窟·思益梵天所问经变右侧之菩萨.局部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思益梵天所问经变右侧之菩萨,菩萨身居莲花座上,负头光及锯齿形背光,右侧菩萨右手持花,左手置胸前。上方画楼阁曲廊,旁有众菩萨和供养菩萨环绕,各持花合掌聆听说法。

莫高窟第158窟·思益梵天所问经变右侧之菩萨

敦煌莫高窟第14窟大妙相菩萨是弥勒佛的右胁侍上首菩萨,游戏坐姿,高居莲台,脚踩莲花。其余供养菩萨造型秀雅,天王生气活泼。

莫高窟第14窟·大妙相菩萨

敦煌莫高窟第14窟金刚母菩萨,端庄秀丽,慈目下视,神思内注。薄衣透体,体型窈窕,蜂腰玉肤。展现了女性体态之美和慈母般的内在精神气质。背屏、莲台的装饰图极为精致,展现了画家不凡的笔力。

莫高窟第14窟·金刚母菩萨

敦煌莫高窟第14窟观音菩萨,圣观音是破恶鬼道三障的随缘化身。此绘作女身男相,顶戴弥陀,右手结大悲施无畏印,左手持净瓶,全跏趺坐莲台,面如圆月,五官清秀,两耳垂肩,身形腴美,背倚宝石屏,圆光别致。

莫高窟第14窟·观音菩萨

敦煌莫高窟第14窟十一面观音,六臂三目(本面)右三面威怒相,左三面笑怒相,余为寂静相。十一面三重,为三、五、三式,各面俱著一式天冠。璎珞珠宝严饰。上二手合掌下垂,中二手持念珠结印,下左手持净瓶,右手结印,全跏趺坐姿。背倚谷纹宝石背屏,身光多纹样三重,头光辐射状火焰纹。

莫高窟第14窟·十一面观音

敦煌莫高窟第14窟如意轮观音,是密部六观音之一,手持如意宝珠和如意轮,故名。

莫高窟第14窟·如意轮观音

敦煌莫高窟第156窟窟顶藻井,井心中央为一菩萨坐于莲花宝座之上。

莫高窟第第156窟·窟顶藻井

敦煌莫高窟第14窟千手千眼观音,面相慈悲,一面三眼,头戴化佛髻冠,垂绀发,男相女身。内轮四十手,执持杵剑弓钩、莲花宝夹、螺铎环瓶等。外五轮层层仰掌手。内外各手皆各一眼,千手千眼之意为“千臂庄严普护持,千眼光明遍观照”,表救度一切众生之无碍大用。主手结金刚界定印,两足掌千辐轮相。

莫高窟第14窟·千手千眼观音

敦煌莫高窟第14窟金刚母变中的供养菩萨三身,这些供养菩萨,体形苗条,面相秀气,神情深沉含蓄。着装轻薄,紧身透体,呈现出人体的曲线美。

莫高窟第14窟·供养菩萨

敦煌莫高窟第14窟金刚萨锤菩萨,此为密教普贤,有普贤金刚手、大普贤之称,在金胎两界金刚部是上首,故为金刚部主。此造型为秀丽女形,丰乳蜂腰,肌肤柔润,头戴五智宝冠,配饰华丽,着络腋、紧身裤、短裙,全跏趺坐,双手持握金刚杵。此为敦煌艺术中的上乘之作。

莫高窟第14窟·金刚萨埵

       敦煌莫高窟,735个洞窟,4万多平方千米壁画,内容涵盖佛教尊像画、世俗人物画、历史故事画、世俗生产生活场景、历代名物、山水风景画、图案等等。想必能绘制出如此大量且精致的画的艺术家一定是想当了不起的人吧?

         然而让人失望的是,在敦煌文献中,这些伟大的艺术家们从来只被用画匠或画工所指代。这些来自民间,社会地位并不高的画匠,很可能常年居住在阴暗潮湿的洞窟里,只为了方便作画。

        也许因为这些画师们熟知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才使他们在创作时能巧妙地把佛国的空灵与人间的真实融为一体,为神祕的佛教壁画增添了世俗社会色彩。但比起这些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赫赫声名的辉煌的壁画,这些伟大的画匠难道不需要被历史铭记吗?

 

本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琴棋书画APP,如有争议请联系删除。

评论 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