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贡山脚下的古法手工造纸
阅读量 8667 次知道腾冲宣纸的人大概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1941年底(一说1945年),徐悲鸿先生途经云南腾冲采买了些腾宣,泼墨作画之后赞不绝口。他称腾宣不仅有着与头宣(宣城纸)相似的品质,更因质地结实而不易被别人偷揭画作。这件轶事出现在几乎所有介绍腾冲宣纸的文字中,然而来历却不可考。
中国古代文人向来追求极致,以致于笔墨纸砚的手工制作技艺也一度到达登峰造极的境地。文房四宝中,宣纸的制作大概最为繁复。宣纸之所以能从唐代到清末一直占据主流地位,正是因为它从原料加工到烤干成型,需要历经十八道工序、一百多种操作,周期长达八至十个月,如此才能制造出耐久不朽的“千年寿纸”。可惜的是,笔墨纸砚逐渐没落,宝贵的手工技艺随之失传。中国偌大的市场,竟难有文房四宝的一席之地。如今最好的泾县宣纸大多卖往日本、台湾和韩国,其中又以日本的销量最大。
(note: 以下部分胶片因海关安检而被曝光)
于是,在腾冲旅行的最后一天,不愿意走马观花地闲逛景点,我和好友租了辆车前往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一来,我们对古法造纸很有些兴趣;二来,好友曾是设计师,得知此处博物馆是华黎主持设计和修建的获奖作品,便无论如何都要来观瞻一番。
博物馆显然不大出名,连本地司机都摸不清位置所在,只好将车开到界头乡新庄村一路打听,才最终找到了地方。在网路上看到油菜花丛中的原木色博物馆时,觉得颇为惊艳,然而抵达后才发现,建筑对面的一部分田野已经被柏油路面所取代。后来得知,乡镇干部为了交通便利而修建了马路和停车场,却没能提前跟博物馆的管理团队沟通,更没有顾及到整个建筑群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整体布局的观感有所影响,令人感到遗憾之余又有点无可奈何。
博物馆比照片上看到的模样还要小巧一些。以当地的杉木、竹子、火山石和手工纸等自然材料为建筑原料,并未刻意追求外观上的精致,而是任由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日晒雨淋中褪色、干裂,变得老旧,如同手工纸粗糙的肌理一般,恰如其分地融入所在的环境之中。
当下的中国处处充满着被虚荣心驾驭的浮躁氛围,所以我非常推崇华黎的设计理念:“建筑并不追求基于机器制造的光鲜精致和无可挑剔,而是更注重‘还原’和‘呈现’的价值……在细节上试图体现真实的建构逻辑”。是的,这毕竟只是一个位处田野中的乡村博物馆,没有价值连城的收藏,只需一个因地制宜、展示造纸技艺的空间。我想,这大概就是华黎和他的团队凭借造纸博物馆的设计,能够入选美国《建筑实录》杂志评选的2012全球设计先锋,并入围2013年阿卡汗建筑奖的原因。
馆内十分冷清,除了我们之外再没有其他游客。博物馆规模并不大,紧凑相邻的六个展厅内摆放着腾宣白纸、造纸的榨床、抄纸用的木水缸,以及用作原料的构树皮、高秆白谷稻草和麻。没有门票,没有刻板的介绍,貌似随意的摆设让人忍不住想要伸手触摸,去感觉腾纸的质地。
很幸运地,我们碰到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被邀请到楼上平台喝茶,一边远眺高黎贡山脚下的乡村风景,一边天南地北地聊了许久。博物馆建成得奖后,如何维护并持续发展其实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情。接下这项工作的负责人曾在新加坡学习和生活多年,后来辞去了高薪工作来到腾冲乡下做起NGO,十分令人钦佩。她带着我们去到当地村民的家中参观手工抄纸的过程,畅谈对博物馆未来发展的规划。
十九世纪末,受法国兴办滇越铁路的刺激,英国也开始筹划修建滇缅铁路,以打通从内陆连接到上海的商道。英国人戴维斯(H.R.Davies)因此先后四次带领勘察队穿越云南,甚至深入到川西南的藏彝地区,留下许多重要的历史资料。
戴维斯曾在界头村龙上寨盘桓数日,记载下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白棉纸的手工制作方法。腾冲手工纸的原料为楮,又名构。“树皮先浸泡一天,然后用石灰煮,再用水冲掉可能沾上的任何石灰。然后用木杵研碎,把最细的部分选出来放在一个大桶内用水搅拌成浆。后用一个很细的竹筛浸入树浆,上面就会有白白的一层。接着,把竹筛翻扣在一叠纸上,干了以后,上面的树浆就变成了软白纸,被用来写字。”
腾冲临近东南亚,白棉纸因质地优良而被广泛用于佛教经书文本的传抄。而腾宣则始于清代,观音堂大白纸在书画界也曾名极一时。在最鼎盛的时期里,界头村家家都有造纸“方子”和自己的作坊。然而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手工造纸因比不上工业造纸的便利和廉价而被渐渐遗忘。
如今的界头乡虽然仍有八、九成的家庭还保留着手工造纸技艺和工具,却不再以此为主要营生。村里仅存的作坊采用现代化学制剂已久,产出的纸因质地粗糙而多作包装用途。为了保护古老工艺的传承,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鼓励村民们在造纸过程中去工业化,尽量还原古法,也致力于研究新的纸品,希望通过建立文化产业来改善当地人的生活。
如今的腾冲,从古城到田野,楼房和别墅渐次修筑。当房地产商们鼓吹着到此享受“田园生活”之际,真正的乡村生活却正在远离。
应该如何在“传承”和“发展”的天平两端保持平衡呢?遗憾的是,我们在这一路上已经丢失了许多。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我的微博 / Lofter : mokochen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将它分享出去。
本文版权归 mokoche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