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画:中国绘画很特色的一个门类。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故名:界画。起源很早,晋代已有。顾恺之有“台榭一足器耳,难成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的话。到了隋代,界画已经画得相当好。 《历代各画记》中评展之虔的界画说:“触物留情,备皆妙绝,尤垂生阁”;评董伯仁的界画,赞他“楼生人物,旷绝古今”。李思训的《九成宫纨扇图》、《宫苑图》等,也是很高成就的,到晚唐出了尹继昭,五代有卫贤赵德义,赵忠义等人,宋初有郭忠恕。 元代有王振鹏,李容槿,明代有仇英,清代有袁江,袁耀等。现存的唐懿德太子李重润墓道西壁的《阙楼图》是目前我国最早一幅大型界画,宋代的著名界画有《黄鹤楼》、《滕王阁图》等。
0
3
1.宋徽宗文会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描绘一群文士在池畔园苑中饮宴的情景。偌大的黑色方形漆案,设置在树下,案上成组餐具与果食摆满桌面。近处另有一群僮僕在小桌上备茶。人物均神情雅俊、眉清目秀,器用、园景描绘细緻讲究,应为徽宗朝画院的精工之作。由画幅上端两侧宋徽宗及蔡京题跋,可推测画中图像应与唐十八学士〈登瀛州图〉相关。虽然精緻华丽,却仍流露文雅气息,足堪代表宋徽宗对画院的要求与成果,无论在画作品质或研究价值上,均属难得之重要画蹟。
2.传唐人文会图轴,170.8x114.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无名款,旧标为唐人。画园池边,竹树掩映,临水一侧,栏杆围绕。中设大案,坐饮者八人,一人立执檀板,二人树下立谈,侍者九人,人物神情雅俊,衣褶挺劲生动。竹树俱用双钩,笔笔细劲,如钢针镌铁,必尽全力。通幅笔迹繁密,千丝万缕,而无一懈笔。宋徽宗〈文会图〉轴,与本幅结构笔法俱极相似,两画或均同出一源。
0
3
1.宋徽宗文会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描绘一群文士在池畔园苑中饮宴的情景。偌大的黑色方形漆案,设置在树下,案上成组餐具与果食摆满桌面。近处另有一群僮僕在小桌上备茶。人物均神情雅俊、眉清目秀,器用、园景描绘细緻讲究,应为徽宗朝画院的精工之作。由画幅上端两侧宋徽宗及蔡京题跋,可推测画中图像应与唐十八学士〈登瀛州图〉相关。虽然精緻华丽,却仍流露文雅气息,足堪代表宋徽宗对画院的要求与成果,无论在画作品质或研究价值上,均属难得之重要画蹟。
2.传唐人文会图轴,170.8x114.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无名款,旧标为唐人。画园池边,竹树掩映,临水一侧,栏杆围绕。中设大案,坐饮者八人,一人立执檀板,二人树下立谈,侍者九人,人物神情雅俊,衣褶挺劲生动。竹树俱用双钩,笔笔细劲,如钢针镌铁,必尽全力。通幅笔迹繁密,千丝万缕,而无一懈笔。宋徽宗〈文会图〉轴,与本幅结构笔法俱极相似,两画或均同出一源。
0
3
1.宋徽宗文会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描绘一群文士在池畔园苑中饮宴的情景。偌大的黑色方形漆案,设置在树下,案上成组餐具与果食摆满桌面。近处另有一群僮僕在小桌上备茶。人物均神情雅俊、眉清目秀,器用、园景描绘细緻讲究,应为徽宗朝画院的精工之作。由画幅上端两侧宋徽宗及蔡京题跋,可推测画中图像应与唐十八学士〈登瀛州图〉相关。虽然精緻华丽,却仍流露文雅气息,足堪代表宋徽宗对画院的要求与成果,无论在画作品质或研究价值上,均属难得之重要画蹟。
2.传唐人文会图轴,170.8x114.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无名款,旧标为唐人。画园池边,竹树掩映,临水一侧,栏杆围绕。中设大案,坐饮者八人,一人立执檀板,二人树下立谈,侍者九人,人物神情雅俊,衣褶挺劲生动。竹树俱用双钩,笔笔细劲,如钢针镌铁,必尽全力。通幅笔迹繁密,千丝万缕,而无一懈笔。宋徽宗〈文会图〉轴,与本幅结构笔法俱极相似,两画或均同出一源。
0
2
【元 · 备酒图 · 壁画】
规格:纵84厘米*横140厘米
来源: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沙子山1号墓
4月24号我们介绍了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沙子山西坡1号墓的《夫妇并坐图》,今天我们来看看墓中的另一幅壁画《备酒图》,这幅壁画由两部分组成,分别绘于墓室东西壁面的右半壁,壁画两部分大小相同,描绘了两位侍人在备酒侍奉的场景。
图一中所绘是一方形高桌,四足细长,桌上一端倒扣着三个圈足、敞口、浅腹碗;碗的前面放置一物,看起来很像我们现代所用的炊帚;在桌面的正中间放着一黑花执壶,壶盖呈莲花状,盖纽为宝珠形;其旁边放有一花盖罐。桌旁站有一侍人,其头戴凤翅幞头,身着圆领窄袖长袍,露出里面白色中衣的领子,外加短护腰,其左手捧一钵,右手握着一杵,眼睛向上看,似一边思考着什么一边捣着钵里的东西。凤翅幞头,金元时期流行的一种幞头样式,亦称“凤翅唐巾”;主要是因为在幞头的两边,饰有凤翅,故名“凤翅幞头”。《元史·舆服志》:“凤翅幞头,制如唐巾,两角上曲,而作云头,两旁覆以两金凤翅。”在幞头两侧加凤翅,应是到金元时才开始应用并逐渐流行的,主要是宫廷侍卫所佩戴。
0
1
【元 · 备酒图 · 壁画】
规格:纵84厘米*横140厘米
来源: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沙子山1号墓
4月24号我们介绍了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沙子山西坡1号墓的《夫妇并坐图》,今天我们来看看墓中的另一幅壁画《备酒图》,这幅壁画由两部分组成,分别绘于墓室东西壁面的右半壁,壁画两部分大小相同,描绘了两位侍人在备酒侍奉的场景。
图一中所绘是一方形高桌,四足细长,桌上一端倒扣着三个圈足、敞口、浅腹碗;碗的前面放置一物,看起来很像我们现代所用的炊帚;在桌面的正中间放着一黑花执壶,壶盖呈莲花状,盖纽为宝珠形;其旁边放有一花盖罐。桌旁站有一侍人,其头戴凤翅幞头,身着圆领窄袖长袍,露出里面白色中衣的领子,外加短护腰,其左手捧一钵,右手握着一杵,眼睛向上看,似一边思考着什么一边捣着钵里的东西。凤翅幞头,金元时期流行的一种幞头样式,亦称“凤翅唐巾”;主要是因为在幞头的两边,饰有凤翅,故名“凤翅幞头”。《元史·舆服志》:“凤翅幞头,制如唐巾,两角上曲,而作云头,两旁覆以两金凤翅。”在幞头两侧加凤翅,应是到金元时才开始应用并逐渐流行的,主要是宫廷侍卫所佩戴。
0
1
【元 · 备酒图 · 壁画】
规格:纵84厘米*横140厘米
来源: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沙子山1号墓
4月24号我们介绍了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沙子山西坡1号墓的《夫妇并坐图》,今天我们来看看墓中的另一幅壁画《备酒图》,这幅壁画由两部分组成,分别绘于墓室东西壁面的右半壁,壁画两部分大小相同,描绘了两位侍人在备酒侍奉的场景。
图一中所绘是一方形高桌,四足细长,桌上一端倒扣着三个圈足、敞口、浅腹碗;碗的前面放置一物,看起来很像我们现代所用的炊帚;在桌面的正中间放着一黑花执壶,壶盖呈莲花状,盖纽为宝珠形;其旁边放有一花盖罐。桌旁站有一侍人,其头戴凤翅幞头,身着圆领窄袖长袍,露出里面白色中衣的领子,外加短护腰,其左手捧一钵,右手握着一杵,眼睛向上看,似一边思考着什么一边捣着钵里的东西。凤翅幞头,金元时期流行的一种幞头样式,亦称“凤翅唐巾”;主要是因为在幞头的两边,饰有凤翅,故名“凤翅幞头”。《元史·舆服志》:“凤翅幞头,制如唐巾,两角上曲,而作云头,两旁覆以两金凤翅。”在幞头两侧加凤翅,应是到金元时才开始应用并逐渐流行的,主要是宫廷侍卫所佩戴。
0
1
【元 · 备酒图 · 壁画】
规格:纵84厘米*横140厘米
来源: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沙子山1号墓
4月24号我们介绍了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沙子山西坡1号墓的《夫妇并坐图》,今天我们来看看墓中的另一幅壁画《备酒图》,这幅壁画由两部分组成,分别绘于墓室东西壁面的右半壁,壁画两部分大小相同,描绘了两位侍人在备酒侍奉的场景。
图一中所绘是一方形高桌,四足细长,桌上一端倒扣着三个圈足、敞口、浅腹碗;碗的前面放置一物,看起来很像我们现代所用的炊帚;在桌面的正中间放着一黑花执壶,壶盖呈莲花状,盖纽为宝珠形;其旁边放有一花盖罐。桌旁站有一侍人,其头戴凤翅幞头,身着圆领窄袖长袍,露出里面白色中衣的领子,外加短护腰,其左手捧一钵,右手握着一杵,眼睛向上看,似一边思考着什么一边捣着钵里的东西。凤翅幞头,金元时期流行的一种幞头样式,亦称“凤翅唐巾”;主要是因为在幞头的两边,饰有凤翅,故名“凤翅幞头”。《元史·舆服志》:“凤翅幞头,制如唐巾,两角上曲,而作云头,两旁覆以两金凤翅。”在幞头两侧加凤翅,应是到金元时才开始应用并逐渐流行的,主要是宫廷侍卫所佩戴。
0
1
图片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