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玉器:玉琮 来自中国南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约公元前2500年 一件重要的陪葬玉,刻有脸孔。
0
1
陶鹰鼎 属新石器时代,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通高只有36厘米,但看上去显得威武而雄壮。鹰的前胸为鼎腹,饱满粗壮,器口开在鹰的背部。鹰 的双目圆睁,周身光洁未加纹饰,喙部呈有力的勾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0
1
玉牛头,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礼器
0
2
【浙江--乌镇】乌镇历史渊源流长,根据镇东“谭家湾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兽骨等的鉴定,该处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处于新石器时代。可见,六千多年前,乌镇的祖先繁衍、生息在这里。
0
44
曲折纹又称“曲尺纹”“波折纹""角折线纹”,最早出现于陶器上。曲折纹由折曲的线条组成,如同水波纹,可以彩绘、刻画、拍印等。除陶器外,青铜器、服饰、瓷器等上面都出现过曲折纹。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的陶器上已有彩绘曲 折纹,刻划曲折纹则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上,拍印曲折纹在印纹陶上较为多见,流行于仰韶文化及以后的彩陶上,特别是马厂类型的陶器上。
0
3
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带齿动物面纹玉饰 (约公元前4000至前3000年) 长19.9cm 宽6.88cm 厚0.27cm
0
4
【 汉代 《玉蝉》 】玉蝉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遗址中都有发现,其后至汉代的各个时期,蝉都是玉质作品中的重要题材。玉蝉的用途主要有两项,一为佩饰,流行于商之前。汉代玉蝉多为逝者口中的含玉,称为“琀”,用蝉作琀有祝愿逝者蜕变再生之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
33
@故宫博物院#我国的镜文化由来已久,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至今。《木兰辞》中“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诗句,便是古代女子对镜梳妆的真实写照。随着西方玻璃镜的传入,镜子的形制及装饰在清代都得到极大丰富,圆镜、长柄镜、镜奁等等不一而足。甚至把镜子做进玉佩内,随身携带,就是要随时随地在镜子中看到美美的自己才开心!
2
43
玉蝉很早就被中国人选用为佩饰,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至商以后大量出现,蝉在古人心目中地位很高, 纯洁、清高、通灵,也相信蝉的羽化象征着人的重生。生以为佩,死以为含。
0
23
【人面鱼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儿童瓮棺的棺盖,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出土,口径39.8厘米。仰韶文化流行瓮棺葬,将夭折儿童置于陶瓮中埋在房屋附近。盆内绘小鱼附于人面的耳部。有学者以为表现的是巫师珥两鱼,意为巫师请鱼附体,进入冥界为夭折的儿童招魂。
0
1
“玉蝉”很早就被中国人选用为佩饰,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至商以后大量出现,蝉在古人心目中地位很高, 纯洁、清高、通灵,也相信蝉的羽化象征着人的重生。生以为佩,死以为含。
0
16
@故宫博物院#我国的镜文化由来已久,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至今。《木兰辞》中“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诗句,便是古代女子对镜梳妆的真实写照。随着西方玻璃镜的传入,镜子的形制及装饰在清代都得到极大丰富,圆镜、长柄镜、镜奁等等不一而足。甚至把镜子做进玉佩内,随身携带,就是要随时随地在镜子中看到美美的自己才开心!
0
6
#传统微刊#【第六十八期·竹编】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已有竹编的筐、篮等用来存放食物。良渚文化时期,浙江的先民们以大幅的竹编席子铺于干栏式建筑的屋顶以遮风避雨。几千年来,竹编贯穿我们的日常生活,凝视着历史的进步。直到现在,我们仍仰望先人的智慧,带给我们这么精致美好的工艺。
5
89
【“釜底抽薪”的那个“釜”】釜是一种用来炊煮食物的日常生活用具。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始,陶釜出现于我国境内的长江、黄河流域。至商周时期,釜逐渐被功能近似的鼎取代,常规的商周青铜礼器序列中也有鼎无釜,故青铜釜极其罕见。商代晚期•兽面纹釜,国家博物馆藏。
0
3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葬具,高47cm,1980年出土于河南临汝县阎村。缸腹部这幅图,有学者认为是中国画的雏形,原始画师以没骨画法表现鹤的轻柔白羽,以勾线画法表现斧、鱼外形,并以填色画法填充其色彩。陶缸出土时内盛一具成年人骨骼。
0
2
#玉器#【 新石器时代 《大玉龙》 】曲长60cm、直径2.2-2.4cm,北京故宫藏。玉料为淡绿色老岫岩玉,呈倒“C”形,因其吻前伸,前端凸且翘,又称之为玉猪龙。这是早期氏族艺术的代表作,属红山文化。其造型夸张、奇特,兼具写实与抽象手法,结构虽简洁却满盈着生命力,质朴而粗犷,可能是某部族的图腾。
0
27
云雷纹 [yún léi wén] 云雷纹,有拍印、压印、刻划、彩绘等表现技法,在构图上通常以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式展开。云雷纹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从漩涡纹发展而来。至商代晚期,云雷纹已经比较少见,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上,云雷纹仍是主要纹饰。
0
2
【欢乐起舞的先民】这件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舞蹈纹彩陶盆被誉为“我国原始绘画中首屈一指的佳作”,其内壁彩绘舞蹈人物3组,每组5人,联臂携手作舞蹈状,生动再现了原始先民们欢乐起舞的热闹场面~
0
13
凤凰的起源约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彩陶上的很多鸟纹是凤凰的雏形,距今约7400年的湖南洪江高庙文 凤凰(4张)化遗址中,出土了一件白色陶罐,其颈部和肩部各戳印有东方神鸟(包括兽面、太阳)图案,一只朝向正面,一只侧面回首
0
42
@故宫博物院#我国的镜文化由来已久,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至今。《木兰辞》中“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诗句,便是古代女子对镜梳妆的真实写照。随着西方玻璃镜的传入,镜子的形制及装饰在清代都得到极大丰富,圆镜、长柄镜、镜奁等等不一而足。甚至把镜子做进玉佩内,随身携带,就是要随时随地在镜子中看到美美的自己才开心!
0
11
@故宫博物院#我国的镜文化由来已久,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至今。《木兰辞》中“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诗句,便是古代女子对镜梳妆的真实写照。随着西方玻璃镜的传入,镜子的形制及装饰在清代都得到极大丰富,圆镜、长柄镜、镜奁等等不一而足。甚至把镜子做进玉佩内,随身携带,就是要随时随地在镜子中看到美美的自己才开心!
0
17
#陶瓷#钧窑月白釉单柄洗,高7.3cm,口径20cm,底径6.7cm。洗长圆形,口沿的局部为伸出的花瓣形折沿,沿下有一环形柄,通体施天蓝釉,釉质凝厚滋润。洗有陶和瓷制品,陶洗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均有制作,瓷洗以唐代越窑、宋代钧窑,尤其是元代龙泉窑和景德镇窑的制品为多。
0
9
@故宫博物院#我国的镜文化由来已久,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至今。《木兰辞》中“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诗句,便是古代女子对镜梳妆的真实写照。随着西方玻璃镜的传入,镜子的形制及装饰在清代都得到极大丰富,圆镜、长柄镜、镜奁等等不一而足。甚至把镜子做进玉佩内,随身携带,就是要随时随地在镜子中看到美美的自己才开心!
0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