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挂髻

隋代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十分短暂,却也留下了很多精美的陶俑珍品。郑振铎先生曾向故宫博物院捐献一批陶俑,其中有三十件被鉴定为隋代女俑,这些女俑的艺术特点十分鲜明:以红陶胎为主,着彩,身材纤细,头部盘髻,生动自然。隋代陶俑尚处于南北朝至唐代的风格转变中,这些女俑无论服饰风尚还是艺术特征均体现出过渡阶段的特色。 图文内容来自2018年11月刊。 配图:隋 红陶画彩伎乐女立俑
0
0
【即墨博物馆】藏明绢本《蓝六世祖刘孺人容像》(图1~5)和《蓝四世祖于夫人容像》(图6~9)珠翠翟冠+珠翠花+压髻钗+珠结挑牌,蛮明中期的容像。 即墨蓝氏明初逐渐发展,到蓝四世(蓝铜)五世(蓝章)六世(蓝田),正值家业辉煌时期,逐步由农业家族转型为文学仕宦世家,成为一方巨族,在科举、仕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突出成就。
0
0
【南北朝 · 河南邓县画像砖墓墓门壁画 · 门吏图】 规格:纵300厘米*270厘米 1957年出土于河南省南阳邓县(今邓州市)的彩色画像砖墓是河南地区仅有的一座南朝时期彩绘画像砖墓。整座墓是用特制的浮雕画像砖筑成,其形制庞大,内部结构复杂。墓内的壁画和画像砖内容丰富、画工精美,十分珍贵。今天我们先来看看这座墓中的壁画是如何表现的。 邓县彩色画像砖墓内的壁画仍然延续了两汉墓葬壁画的传统,在墓门等位置绘制了门吏、武士等形象。图一为壁画全景图,构图采用左右对称的形式。在券门顶部中间的位置绘有一兽头,两只圆圆的黑眼,张着嘴露出一排白牙,口啣(xián,同“衔”)一武器,器柄上绕有一条紫色的飘带,看起来雄猛有力但又略显可爱。在券门的中部,兽头的下方, 左右各画一飞仙,身着朱红色长裙,配有浅色飘带,头梳高髻,手持一物,似普博山炉,周围烟雾缭绕,两飞仙也像是伴随着身边的云雾飘飘飞舞,仙气十足。飞仙下方左右两边各画一门吏。另外,兽头、飞仙与门吏三者之间都分别以花砖相隔。 图二中的门吏位于券门正面西侧(左),其浓眉高挑,风目有神。
0
0
故宫博物院藏女俑 图1图2少女均穿了长比甲,图2的比甲上还装饰了折枝花,应该更得宠些 图3图4少女穿圆领对襟窄袖长衫,领、襟、褾用了与衫子不同的料子缘边 图5是为戴梁冠的妇女,冠上饰五梁,冠后列后山两座,是明中晚期冠髻常用的装饰
0
0
483.圆陆鲨3(烈咬陆鲨) 龙属性~龙神俯冲 原型:双髻鲨
0
0
483.圆陆鲨4(超级 烈咬陆鲨X) 龙属性~双重劈 原型:双髻鲨
0
0
拍摄花絮 这条双髻鲨似乎对来拍它的国家地理摄影师很好奇。双髻鲨突出部位的左右两端各有一只眼,这给了它们几乎360度的视角。摄影:ELI MARTINEZ
0
0
西汉初垂髻分髾 东汉好高髻
0
0
分髾髻
0
0
垂挂髻
0
0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0
0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0
0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0
0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0
1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0
1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0
0
垂挂髻
0
0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