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汀涵
2017年11月24日 20:41
关注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公历每年7月7日或8日时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

小暑为小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平时要注意避暑喵~

评论
收藏
更多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0
0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的日子。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最早清明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而各地的寒食节通常定在清明节前的1~2天。             清明祭祖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种各地不同,都是当地人认为的并且按祭祀者的经济能力能拿得出来的美味佳肴,或合于时令的特色食品。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
0
2
春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度时。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        这一天和秋分相似,民间也有竖蛋的习俗,原因就是此日南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地球地轴与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
0
0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讳为“启”,为避讳将“启”改为意思相近的“惊”字。进入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也有不用惯的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        很久以前就流传着惊蛰吃梨的习俗~除了有“离家创业”之意,另外还有一个意思是“梨”同”犁“音,表示春耕的开始~
0
1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也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传统节日。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啦~
0
0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时间点为每年的1月20日前后。 俗话说“三九四九冰上走”,此时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过了大寒,又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因为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等,大家都在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啦~
0
0
小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时间点为每年的公历1月5日左右。 小寒正处三九前后,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俗话说“冷在三九”,各地流行的气象谚语可做佐证,北方有:“三九、四九,冰上走。”,南方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等等~ 进入小寒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啦~~
0
0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在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 早在春秋时代周公就已用土圭法测影,得到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而后经演变,汉代以后开始过冬至节,相沿至今,成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节气之一~ 冬至这天在北方有吃饺子、馄饨的习俗,而在南方是吃汤圆之类的~今天大家都早早的回家吃热乎乎的传统饮食吧喵~
0
1
小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时间点为每年的公历1月5日左右。 小寒正处三九前后,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俗话说“冷在三九”,各地流行的气象谚语可做佐证,北方有:“三九、四九,冰上走。”,南方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等等~ 进入小寒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啦~~
0
1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时间点为每年的1月20日前后。 俗话说“三九四九冰上走”,此时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过了大寒,又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因为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等,大家都在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啦~
0
0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也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传统节日。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啦~
0
0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讳为“启”,为避讳将“启”改为意思相近的“惊”字。进入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也有不用惯的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        很久以前就流传着惊蛰吃梨的习俗~除了有“离家创业”之意,另外还有一个意思是“梨”同”犁“音,表示春耕的开始~
0
0
春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度时。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        这一天和秋分相似,民间也有竖蛋的习俗,原因就是此日南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地球地轴与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
0
0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的日子。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最早清明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而各地的寒食节通常定在清明节前的1~2天。             清明祭祖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种各地不同,都是当地人认为的并且按祭祀者的经济能力能拿得出来的美味佳肴,或合于时令的特色食品。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
0
0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0
0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  “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 小满是收获的前奏,三夏大忙的序幕从此时拉开,是农民一年中又一个繁忙的季节。
0
0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 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所以一定要加强防汛工作,注意安全喵~
0
0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公历每年7月7日或8日时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 小暑为小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平时要注意避暑喵~
0
0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到达时间在公历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时。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是我国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许多地区的气温达35度以上,俗称的“三大火炉”也最旺。 根据大暑的热与不热,有不少预测后期天气的农谚:如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中期预示的有“大暑热,秋后凉”;长期预示的有“大暑不热,冬天不冷”、“大暑不热要烂冬”等等~
0
0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 “秋老虎”依然存在,因此大家还是要注意防暑喵~
0
0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 处暑的“处”是指“终止”,表示炎热即将过去。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还有放河灯、开渔节等民俗活动~
0
1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 由于温度降低,水汽会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成水珠,表征天气已经转凉。此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 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了,以免着凉~~
0
0
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 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意味正式进入了秋季,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 在每年的秋分来临之际,我国很多地方都要在这天举行“竖蛋”的趣味游戏或比赛。之所以鸡蛋比较容易立起来,是因为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地球地轴与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
0
0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一般时间在公历每年10月8日或9日,表示季秋时节的正式开始~ 我国传统将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