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的世界
2020年6月5日 21:42
关注

地藏王菩萨

评论
收藏
更多
地藏佛像
1
9
2
13
2
11
韦驮菩萨,是贤劫最后一个成佛的名楼至佛。
0
16
山海经-夫诸 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之一,夫诸一种长着四只角的鹿,它的情状似温柔洁净,喜欢四处角戏,它一出现,其地必定是大水时期。 《山海经·中山经》:“中次三经萯山之首,曰敖岸之山,其阳多㻬琈之玉,其阴多赭、黄金。神熏池居之。是常出美玉。北望河林,其状如蒨如举。有兽焉,其状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诸,见则其邑大水。”
2
5
山海经-孟极 北山经又北二百八十里,曰石者之山,其上无草木,多瑶碧。泚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名曰孟极,是善伏,其鸣自呼。──《山海经·北山经卷》
1
4
山海经-鹿蜀 兽类,样子像马,头部白色,身上斑纹犹如虎斑,长有一条红色的尾巴,鸣叫的时候就想人们在唱民歌。 见〈山海经〉“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佩之宜子孙” 杻阳山上的鹿蜀,形状像马,白头、红尾、通身是老虎的斑纹,鹿蜀的鸣叫像是有人在唱歌。据说谁佩戴上它的皮毛,谁就可以子孙满堂,因此遭到人们捕杀,但鹿蜀十分警觉,一有响动就立刻藏匿。
1
4
山海经-烛龙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钟山山神,据《山海经》中记载,烛龙长千里,也是章尾山山神。 烛龙是人脸蛇身的山神,红色的皮肤,住在北方极寒之地,睁开眼就为白昼, 闭上眼则为夜晚, 吹气为冬天, 呼气为夏天, 能呼风唤雨。 《山海经》中记载:“钟山之神 ,名日烛阴 ,视为昼 ,瞑为夜 ,吹为冬 ,呼为夏。不饮 ,不食 ,不息 ,息为风。身长千里 ,在无启之东。其为物。 人面蛇身赤色 ,居钟山下。西北海外 ,赤水之北 ,有章尾山。 有神人面蛇身而赤 ,直目正乘。 其瞑乃晦 ,其视乃明。 不食 ,不寝 ,不息;风雨是谒。 是烛九阴 ,是谓烛龙。“
3
10
山海经-粱渠 传说中的兽名。《山海经·中山经》:“﹝ 历石之山 ﹞有兽焉,其状如貍而白首虎爪,名曰梁渠。见则其国有大兵” 据说有梁渠兽出没的地方就会有战乱,有大灾难,预示着天下会大乱,是一种不祥的征兆的野兽。
2
3
山海经-数斯 《山海经·西山经》记录的一种奇鸟。它长的像猫头鹰,但脚却和人的一样,吃它的肉据说可以治疗癫痫等! 《山海经》:皋涂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足,名曰数斯,食之已瘿。
1
1
逍遥游-鲲鹏 出自庄子的《逍遥游》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一南冥者,天池也”。 其原型可能是海神禺强,《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禺彊(禺强)。”
3
5
山海经-乘黄 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异兽名或神马。 《山海经·海外西经》:“(白氏之国)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1] 《逸周书·王会解》:“白民乘黄,乘黄者似狐,其背有两角。”
2
3
水经注-钩蛇 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蛇类,身长一般在二十米左右,两栖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性情凶猛好斗,有剧毒,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它的尾部与普通的蛇类不同,分叉如同两个钩子一般,而且钩蛇的捕食方式也是用尾钩来钩住猎物,再进行吞食。这种蛇,记载于《水经注(若水)》。
2
3
金蝉子 《西游记》的角色,如来佛祖座下二弟子,因轻慢佛法被贬下凡间成为玄奘法师。 唐僧一行路经时,镇元子正好应玉清元始天尊之邀,到上清天弥罗宫去讲“混元道果”。去时,带去了四十六位弟子,对留守的清风、明月二弟子特意交待:“不日有一个故人从此经过,却莫怠慢了他。可将我人参果打两个与他吃,权表旧日之情”。二弟子得知师父故人是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说:“孔子云:“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等是太乙玄门,怎么与那和尚做甚相识!”镇元子解释说:“那和尚乃金蝉子转生,西方圣老如来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他曾亲手传茶,佛子敬我,故此是为故人也”。
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