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 · 弹琵琶陶俑】
来源:山西寿阳厍狄回洛墓
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厍(shè)狄回洛是鲜卑族人,也是历经北魏、东魏、北齐三朝代叱咤风云的著名将领。他的墓葬不仅保存了早期的木质建筑构件,而且还保留了许多绚丽的壁画和精美的随葬品。墓中出土了120余件不同类型的陶俑,均为泥质模制灰陶,有些色彩仍十分鲜明。其中弹琵琶俑有两件,体态基本相同,这是其中之一,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件弹琵琶陶俑神情端庄,眉清目秀,衣饰十分考究,正在全神贯注地演奏琵琶,是同类题材陶俑中的精品。
由图可知,该弹琵琶俑神态温和,面相浑圆,长眉细目,口涂朱色,头戴红色束发小冠(也称平巾帻),前高后底,后面升起呈斜坡形尖突,戴时不能覆盖整个头顶,只能罩住发髻。自东汉中期以后,平上帻的后部逐渐加高,《后汉书·五行志》: “延熹中,梁冀诛后,京都帻颜短耳长,短上长下。”所说的即为平巾帻。值得注意的是平巾帻与平上帻不同,通常戴平巾帻的多为文官,戴平上帻多为武官。一般认为,平上帻顶部较平,后部无耳;平巾帻前低后高,后部有耳。弹琵琶俑上穿圆领窄口白色长袖衫。
赞
评论
收藏
更多
玻璃盘
北周(公元557年—581年)遗物,1988年出土于咸阳市,现藏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古代,玻璃多称为“琉璃”。据文献记载,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制造玻璃器皿的历史,但远未达到成熟。我国古法琉璃实质是铅钡玻璃,是不透明的,而且因为铅钡玻璃有毒性且质地不够硬,故逐渐消失,在汉代铅钡工艺演变为了陶器上的铅釉工艺。
丝绸之路开通后,西方的透明玻璃,即钠钙玻璃传入中国,因为当时中国没有制作钠钙玻璃的技术,故以之为宝,古时的人们认为玻璃比宝石、黄金、白银更珍贵。
同类器物在中国、韩国、日本等地都有发现,因此,它是唐代时期中西方文化融合的体现,是丝绸之路畅通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物证。
0
0
玻璃盘
北周(公元557年—581年)遗物,1988年出土于咸阳市,现藏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古代,玻璃多称为“琉璃”。据文献记载,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制造玻璃器皿的历史,但远未达到成熟。我国古法琉璃实质是铅钡玻璃,是不透明的,而且因为铅钡玻璃有毒性且质地不够硬,故逐渐消失,在汉代铅钡工艺演变为了陶器上的铅釉工艺。
丝绸之路开通后,西方的透明玻璃,即钠钙玻璃传入中国,因为当时中国没有制作钠钙玻璃的技术,故以之为宝,古时的人们认为玻璃比宝石、黄金、白银更珍贵。
同类器物在中国、韩国、日本等地都有发现,因此,它是唐代时期中西方文化融合的体现,是丝绸之路畅通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物证。
0
0
【新疆出土罗马玻璃】
汉晋淡绿色透明料琉璃长杯,吹制成型。微唇口,表面有东地中海沿岸地区常见的冷加工装饰,其打磨出多排椭圆形凹圆,如在烛光或日光照耀下使用,凹面折射将光彩熠熠,尤适合喝葡萄酒。
1995-1996年新疆且末扎滚鲁克49号墓出土,墓葬盗扰严重,年代推测为汉晋左右,跨度较大。缺乏准确的年限信息是新疆地区早期墓葬断代的普遍难题。这件玻璃杯馆方断代在汉晋,不过对比欧亚大陆的同类材料,可以将其制作上下限卡在三世纪末至四世纪左右的地中海东部沿岸。这类罗马玻璃器不仅在新疆地区见有数例,中原两晋贵族墓葬中亦有发现,而后舶来的萨珊王朝冷加工椭圆饰琉璃器则更为普遍。葡萄美酒夜光杯,也许正是这类琉璃器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0
1